實習IR6 108學年度護理系學生校外實習成效面面觀(護理系)
撰寫單位:護理系
校外實習為技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尤其本校護理系更是一門特別重視知識與技能並重的專業學系。於提升校外實習成效方面,本系相關具體作法如於學生實習前辦理透過一系列實習前研習營活動,亦包括運用勞動部就業學程計畫經費辦理最後一哩綜合實習、與運用產業學院辦理特殊專業職能專班,促進產業及學生就業前的職能訓練與實習媒合。本系實習課程安排包含各科護理學實習(內科護理學實習、外科護理學實習、產科護理學實習、兒科護理學實習、精神科護理學實習、社區衛生護理學實習)、綜合實習及基本護理學實習,於學生每梯次實習課程最後一週,須填寫「護理系實習學生滿意度調查表(含實習指導老師教學表現滿意度調查表、實習學生對實習課程滿意度、實習學生對實習機構滿意度)」;單位則會填寫「實習雇主滿意度調查表」以多方審視實習課程安排是否有需要再進行調整之處。
此份報告主要針對 106 學年度(153 位學生),107 學年度(194 位學生)共計 347位學生,14 位護理實習指導教師,22 個實習單位進行問卷滿意度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對實習單位六項指標(教學資源、學習設備、實習單位的工作氣氛、實習單位提供相關學習技能的機會、教學活動內容及實習單位人員關懷學生學習情況),106學年度為 4.1 分以上、107 學年度各項滿意度皆達 4.5 分以上。實習雇主滿意度各實習科目之滿意度平均皆可達 4 分(含)以上。然而細項分析結果顯示,兩個學年度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外語能力及國際觀」二項目之分數皆偏低,於 107 學年度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在問題解決能力方面:1.於課室教學融入更多臨床實際案例;2.增加學生小組討論時間,提供臨床實際案例,引導同學問題解決方式;3.於臨床實習過程,針對個案狀況進行個別性引導;4.實習指導教師多進行床邊教學,引導學生發現並解決個案問題。在提升外語能力及國際觀方面:1.請實習指導教師提供各科臨床英文病歷範本用於課室教學,使同學能於實習前清楚英文病歷書寫方式及常用醫護英文;2.課室教學融入多元文化、國際觀之內容;3.於實習前研習營前提供各單位常用英文診斷,請同學熟記並考試;4.於同學實習過程引導同學多聽、多記及多練習。經由以上的教學改進措施,學生於此二項的表現,相較 106 學年度有顯著的提升,各科護理學實習分別由 3.9 及 3.8 分提升至 4.1 分(二項);綜合實習由3.8 及 3.5 分提升至 4.1 及 3.9 分;然而在思考創新能力方面滿意度,107 學年度有下降情形,改善作法為:1.於課室教學融入更多臨床創新的作法;2.運用新成立的的PBL 教室增加學生小組討論時間,提供臨床實際案例,經由討論互相學習提升創新能力;3.於臨床實習過程,針對個案狀況進行個別性引導。並將於今年度實習結束後,持續追蹤與檢視以上改善措施之執行成效。從實習學生對於實習指導教師的教學表現與實習單位滿意度調查分析,發現需要加強新進實習指導教師適應輔導與訓練的需要性,薦請學校准予本系自實習教師群中徵調一名教師返校擔任常年駐校助教與擔任新進實習指導輔導教師(mentor),該師於平時協助各科護理專任教師的技術教學、並管理病房、OSCE 系統、預約系統、技術耗材管理、學生課後練習,以及於實習教師有狀況時,能隨時機動協助該梯次的實習指導,直到能夠找到適任教師並協助指導該名新進教師,給予充分的訓練與適應輔導之後,再返校繼續擔任助教一職,同時也帶回各醫院單位的照護新知反饋給任課教師,減少課室教學與臨床教學之間的學用落差,期能進一步確保實習教學品質的連續性,並降低新進實習指導教師的挫折感,增加教師的穩定性與留任率。
中文關鍵詞:護理實習滿意度調查、學習成效、IR校務報告